被求证明我就是我

时间:2024-09-22 05:55:50编辑:coo君

十大“奇葩证明”你都知道哪些?

出境旅游 要求出具母子关系证明。市民迁户口,要证明“你爸是你爸”。找工作,要开品行端正证明。兑换残币,要看孙女“撕钱”证明。自愿引产,要开“社区同意”证明。老人欲领异地社保 被要求证明自己活着。车在大风中被树木刮伤,理赔要出示“风力证明”。补办骨灰存放证,殡仪馆让开“遗失证明”。应聘幼儿园校车司机,要开不喝酒证明。买房,被要求证明“结婚前未婚”。反映问题:证明的奇葩之处虽让人哑然失笑,但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开具手续繁多的证明,不仅会让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造成麻烦,也会让社区进入两难的境地:开证明需要自己负责,不开证明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麻烦。现在法律越来越健全,各个机构为了逃避责任会催促居民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开各类证明,这才造成了现在奇葩证明纷飞的局面。把责任一味推给社区和居民终不是长久之计,做到信息共享,简化办事内容和程序才是正理。解决办法根治证明过多过滥过奇问题,当务之急要打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从某种程度上说,打破行政壁垒就首先要破除部门“利益壁垒”,难度可想而知。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行政化,向来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顽疾,也是简政放权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大大小小的证明,都是权力的象征,每一次办证都彰显了权力的存在,想让部门简政放权无异于割肉。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根治“奇葩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民众看明白有多少证必须办、由谁负责办、具体怎么办、办不好谁担责等,根治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你如何向政府部门证明“自己是自己”

用身份证啊,还能用什么?户口本?村委会证明?甚至还得等时间到才能移交证件档案,才能证明“我就是我自己”,我也真是醉了。大学的时候,我在梅州读书期间也一并考C1小汽车驾照,驾驶证的档案也就是在梅州那边。后来毕业了,回到家乡工作,因为还没有能力独立买小汽车,就打算考E1摩托车驾驶证。在家乡的车管所想要报考E1证件的时候,车管所的办公人员说,档案还没有移交,必须“证明你自己就是你自己”,或者等你的档案移交之后才能办理驾驶证业务。那么就连身份证也没有用吗?还真的就是这样。档案需要从梅州那边移交到广州省交通管理服务中心,再从中心发回我家乡……时限大概是一年……当然,具体多久还得看那边的操作……所以,那段时间,我只能是踩着单车上班,每天穿梭在泥头车跟各路小车之中,可谓是过了一段吃土生涯……后来,通过在车管所工作的朋友查询,档案已经移交了,再去车管所,才能顺利办理了驾驶证增驾业务……还有一次是办理港澳通行证业务。我办理的时间比较晚,那时候已经在推行IC卡片式的通行证了,在通行闸口验证就可以直接通关的那种。不过当时还有一项是预留指纹,但是我的手指因为天气干燥,指纹就无法录入了。摁了很久,都没有办法使用指纹验证。我一开始不知道,以为是机器坏了,换了几台机子操作,也是一样的问题。只能找找办理通行证的警员看看是怎么回事。她给我操作了一遍流程,但是我全程也是按照她的示范操作的,可是还是没有什么用。等到她发现,是指纹问题的时候,才告诉我,现在没办法录了,只能等手指指纹长完整长正常之后,再来录入信息。而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我的通行证是卡片式的,但是去通关的话,只能读取到IC卡信息,但是第二关指纹验证那关我就过不去了。相当于我拿了一张假的“通行证”,没有办法自助通关。只能跟那种拿本子一样的人,慢吞吞地拍着队才能通关。是的,本来十几秒的自助通关流程,如果没有指纹的话,就只能排队……后来,我还是决定等多一段时间,再去验证指纹信息。不过对于这个情况我毫无怨言,因为是我自己手指的原因所导致的问题。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发展到“一卡式身份验证”的程度,所有的个人信息,都汇集于一个卡片上,但是个人信息的更新、使用,是否也需要再加强管理呢?特别是减少证明“自己是自己”,保护好个人信息等。这也是需要政府部门好好思考的。

奇葩证明为什么还存在着

2015年10月22日,陕西西安,一位老人走失后死亡,面对家属疑问,救助站要求证明“你爸是你爸”。 (CFP/图)何为奇葩证明?简言之,就是那些不必要的、没法办的证明,或者是必要,但要办下来却难于上青天的证明。几乎每个人都是奇葩证明的受害者。为什么奇葩证明何其多?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通知要求,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舆论对此反应积极,因为终于要向奇葩证明开刀了。何为奇葩证明?简言之,就是那些不必要的、没法办的证明,或者是必要,但要办下来却难于上青天的证明。有专家如此总结,“奇葩证明”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身份证明,比如证明“你妈是你妈”一类的亲属关系证明等;二是行为证明,比如有无婚姻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三是审批事项证明,比如两种证明互为前置条件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是奇葩证明的受害者。早前,广州一位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人在证途”图》,长达3.8米,包括常用的103种证件,真是“人生不满百,要办百个证”。还有人在网上晒出“行政审批长征图”,上百个章、200多个审批日令人徒叹“一个项目的命运太艰难”,再比如“准生证”带来的烦恼,手续流程五花八门甚至相互“打架”,“办准生证比生孩子的周期还长”。由此人们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必须澄清的一个事实是,人们反对奇葩证明,并不是说人们反对任何证明,作为确认个人身份、资质的凭据,证件是法治社会的必需。人们反对的只是不必要证明的叠床架屋,是办证背后的权力设租寻租,是程序繁琐、态度恶劣的“门难进、脸难看、证难办”。这确实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奇葩证明何其多?奇葩证明的根源常听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朋友抱怨,几乎每天都有人到居委会开各种奇葩的证明:证明“没有违法犯罪”,证明“你就是你”,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你还活着”,证明“老两口是老两口”……居委会实在是不堪其重。什么都要居委会开证明,首先是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维,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但更主要的是,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社区的章就成了“万能章”。其次,证件背后暗藏利益。办证,是职能部门的一项权力,给你办还是不给你办、审批的速度快还是慢,都有很大的调节空间。因为自由裁量权大且缺乏有力监督,部门领导、经办人就有了很大腾挪的空间,由于有利可图,有空可钻,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便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日前,《人民日报》刊登许多读者关于办证难的来信,自己去办证,就受到各种刁难办不下来,说什么“规定就是这样的”,可一旦红包拿上去,或找个熟人帮下忙,三下五除二就办下来了。第三,权力的慵懒,慢作为、懒作为、不作为。不少办事机构官僚作风严重,一是态度恶劣,办个证件需要什么材料不给你一次说清,挤牙膏般告知,非得让人折腾,跑冤枉路、受窝囊气。去年央视曝光河北一小伙为了办护照,从北京到老家往返六次,跑了三千公里才办好,想想令人发怵。二则政策的出发点不是老百姓怎么方便怎么来,而是公家怎么省事怎么着眼,比如明明能共享的信息非得要你再次去开个证明,很多无法证明的证明却要你去开个证明。第四,信息未实现共享,地区、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如很多公民信息,政府部门之间完全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等简单的技术手段完成的信息印证工作,但大家“各自为证”:个人有身份证,亲属关系凭户口本,社保有社保卡,生育情况找计生办,税务又是另一个系统……这就造成老百姓不断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新华社 徐骏/图)如何破除“奇葩证明”?奇葩证明害处无穷:给老百姓添堵,折损政府公信力,可怕的政务成本严重打压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权力寻租背后的腐败,找关系、讲人情破坏规则与制度信仰……显然,破除奇葩证明已刻不容缓。奇葩证明的背后,其实就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办证,本来应该是权力服务于权利,落脚点应是方便管理、更好服务;然而奇葩证明却是权力对权利的刁难与侵犯,是权力傲慢、权力腐败下权利的步履维艰。杜绝奇葩证明,其核心在于明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在于管住权力任性,实现权力的规范运行。此次国务院下达《通知》,对症下药,改革力度大、精准度高。一则,管住权力任性。《通知》中有两项硬措施“列目录”“砍证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要坚决砍掉。目录,也是一种“权力清单”,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任性”的权力将被套上制度的“辔头”。不过,应看到,我们从不缺乏规章制度,缺的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很多时候,规章制度就像“松紧带”,弹性非常大。比如说,给某个企业做审批事项,有法定期限,一天内可以办结,一周办结亦可,这并不违背“权力清单”,但一天与一周之间便有很大的“拿捏”的空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个项目耽误一天的成本或许就高达数十万元乃至更多。因此,规范权力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此次《通知》第三项硬措施是“简流程”,在现有政务大厅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交“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消除“中梗阻”,既缩短办理时限,也能有效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除此之外,《通知》还有“推共享、促协同、网上办”等技术性改进,亮点多多。因此,我们愿意对此次改革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之所以是“谨慎”,是因为积弊之深,也许不是一次《通知》就能彻底根除的。一次从上到下的运动,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作风、行为之后的权力观、价值观等“总开关”问题,却需要长久的努力、漫长的过程。诚如前文所说,这说到底还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我们还得从多方面着手,从根本上厘清公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服务、由谁赋予等问题。试想,如果哪一天公职人员办事不认真,老百姓有权让他下台,他还敢颐指气使吗?

怎么证明你是我的了?

男女之间的游戏,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我想从如下几方面可以证明:我是你的!
1、我的身体属于你,包括性。
2、我的思想围绕你,包括日常生活的赞同、支持、欣赏、崇拜、认可、服从等。
3、一切以“你”为中心,依赖这个人,会让这个人从心里感到,这个人是我的。
4、他牵挂的事情,你帮他解忧。他想争取的东西,你想尽办法努力的去为他得到。他喜欢的人包括亲人,你会先于他关照到。爱屋及乌。
5、赞同他的选择,支持他的决定,能够为他付出并为你们的关系负责!


如何证明我是谁

01.

为了入住登记时人证合一,单位的招待所里也装了面部识别系统。当时一下子想到网上的段子,化妆之后用面部识别做了密码,然后卸了妆就开不了机了,于是很脑残地调侃工作人员,“画了妆能认吗?”“面部骨骼轮廓没有变,能识别出来。”“那整容呢?""那就换身份证。”哦……,那好吧。

于是我忽然想到了那个问题:如何证明我是谁?

02.

身份证可以证明吗?

做为证明个人身份的证明,古已有之,商鞅在秦国就发明了照身帖,在光滑的竹板上刻了头像和籍贯。我们在古装剧里看到的“腰牌”也是一种身份证明。当然各朝各代、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样式,整个身份证明的发展就是用尽各种方法防止造假做伪的过程,但科技含量最高的还是现在我们用的二代身份证,还利用网络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仍不免有冒用身份证的现像存在,而在冒用的那一刻,那个人是否成了被冒用人?答案应该是否。

03.

外表可以证明吗?

一个人的外表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显然不是,从小到大不知会有多大的不同。除去自身成长因素以外,人生经历不同,所处环境,所受教养,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整容,都会给外表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一个人的容貌改变时,他是否已经不是他了?相反还有一些人,你会发现他们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比如双胞胎,外人很辨别,那么他们能认为是一个人吗。上述问题的答案依然还是否。

04.

内在思想可以证明吗?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从稚嫩到成熟的还有我们的思想。我们自幼开始就学习各种知识,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眼界越宽、认识边界越大,看待问题越深刻,我们的观点与之前比就会越颠覆。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从来不变,会不会被认为心智还不成熟。即使是古圣先贤在不同时期也会对同一现像有着不同的解读。既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也不能成为我之所以是我的证明。

05.

基因可以证明吗?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指纹就可以成为当时个人身份独一无二的证明。但是自从“豌豆”实验开始,人们对遗传的研究转向基因。如果科技发展到此为止的话基因无疑就可以成为最有利证明。

但是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如果你的基因被克隆,那么被克隆体和你有着相同的基因,那么是否“他”成为“你”,而“你”也即是“他”。似乎科技的发展反而带来更多的疑惑。

06.

看来如何证明我是谁并不能一下子找到简单的答案,随着思考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是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才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天天向上王尼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