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范文 正数和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的第一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说教法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我将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我将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熟练技能;总结反思,发展情意;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这样之后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4个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我会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视.具体的例题如下: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我会让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将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 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亏损、支出、减少、下降为负.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表示“没有”的意义,还有确定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我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练习之后,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五)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下面是《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及其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本章通过对汽车行驶速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既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等式. 2、主要知识结构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以前接触到的代数式及方程等知识都具有唯一性,给定字母的值,能确定唯一的代数式的值,给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这一节所接触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却有无数个解,需要我们去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对学生形象思维来说是一个大的转变,所以我们将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学习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解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索→类比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多样性,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义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以讲学稿为载体,采用探索发现法,以问题为主线,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情境的分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里,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导入新知,解释疑难 (1)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对前面情境的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进一步了解不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学生乐于接受.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 不到 小时,即 ①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 小时的路程要超过 50千米,即 ② 式子①和②从不同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学生很容易将思维转移到什么样的值才满足这个不等式,光凭想像很难得出结果,此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对未知数的值进行试探. 比如:若速度为100千米/时,(多媒体演示)输入速度x的值为100,多媒体中的汽车随之进行运动,观察运动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100是这个不等式的解,从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学生对这个演示过程感兴趣的话,鼓励学生多进行试探,比如再输入80、75等,同时穿插一些不满足题意的值,如40、50等,便于进行对比,寻找这个不等式的解的范围.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个? 2、这些解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后,从中归纳得到:只要是大于75的数都满足这个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为 ,从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体演示)画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然后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画数轴—→找点—→描点—→牵线 2、归纳类比,寻找解集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进行引导、整理.归纳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板书设计(略) ;
《正数和负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正数和负数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 教学过程: 一、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那些数:自然数,分数出示信息:看数的产生过程,现实中负数学习的必要。 2、引入负数的概念 3、总结正负数 (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 -9、-4.5等都叫负数; +7、+988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注意“-”叫负号,“+”叫正号。 (2)读给你的同伴听。 (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 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 二、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 1、负数有什么用?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1向东走200米,用+200米表示;那么向西走200米元用 表示。 2.说说实际问题中负数的确定 (1.)表示海拔高度 (2.)解释温度中正负数的含义 (3)做练习三 3、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理解0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2、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3、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 0是整数,0是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四、探究活动(出示课件): 1.探究活动一: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 若将28计为0,则可将27计为-1,试猜想若将27计为0,28应计为 。 2、探究活动二:某大楼地面上共有20层,地面下共有5层,若用正数、负数表示这栋楼房每层的楼层号,则地面上的最高层表示为 ,地面下的最低层表示为 ,某人乘电梯从地下最低层升至地上6层,电梯一共运行了 层。 3、探究活动三: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 ) A、20xx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对主要零售业的统计,大荣公司年收入为25320100万美元下列,利润为-195200万美元,该公司亏损额为195200万美元。 B、如果+9.6表示比海平面高9.6米,那么-19.2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9.2米。 C、收入30元与下降2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一天早晨的气温是-4℃,中午比早晨上升4℃,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 E、收入与支出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如果收入增加18元记作+18元,那么-50元表示支出减少50元 5、探究活动四:如果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是正数吗? 答: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五、探索与思考: 1、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例2 -1小的整数如下列这样排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2 -3 -4 -5 -9 -8 -7 -6 -10 -11 -12 -13 -17 -16 -15 -14 ... ... ... ... 在上述的这些数中,观察它们的规律,回答数-100将在哪一列. 3、例3 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思考 :负”与“正”相对,增长-2就是减少2;增长-1,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增长是0? 六、 应用与提高 1.、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500g,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g) 质量 497 501 503 498 496 495 500 499 501 505 质量误差分别为: 如果在罐头的标签上注有:“质量:500g ”,则在所抽取的罐头中是否有不合格的? 七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2)、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一个负数 30、0是最小的正数、 4)、大于0的数是正数 5)、字母a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A.0 B.1 C.2. D.3 2.判 断 (1)0是整数( ) (2)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 (3)0一定是正整数( ) (4)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 3.说明下面这些话的意义: ①温度上升+3 ℃ ②温度下降+3 ℃ ③收入+4.25元 ④支出—4.2元 4、“小明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下降-20分”这句话的意思 是什么? 5.1)向东走+5m,-6m,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 (2)某水泥厂计划每月生产水泥1000t ,一月份实际生产了 950t ,二月份实际生产了1000t ,三月份实际生产了1100t ,用正数和 负数表示每月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各是多少? 八、课堂小结 : 1. 正数:以前学过的数中,除0外的数叫做正数;如:+5,+0.23, 8818??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 -0.54, ??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5、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 的意义的量. 附板书: 正数和负数 正数> 0 > 负数 + 既不是正数- 正号 也不是负数 负号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 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3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习.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 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八、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 九、板书设计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的; 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导入新课 我先向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我姓 ,大家可 以叫我 老师,身高 米,体重 千克,今年 岁,教 龄是年龄的 ,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二、新授 1、自学章前图、第2 页,回答下列问题 数-3,3,2,-2,0,1.8%, -2.7%,这些数中 ,哪 些数与以前学习的数不同?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归纳小结: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 1/3,…,就是2、0.5、1/3,…. 这样,一个数就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数-3.2的符号是“一”号,绝对值是3.2,数5的符号是“+”号,绝对值是5. 2、自学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 0是什么数呢? 0有什么意义? 归纳小结: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3、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学课本34页 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征? 归纳小结:一是意义相反,二是有数量,而且是同类量. 完成3页练习 4、例题 自学例题,完成 归纳。寻找问题。 完成4页练习 三、课堂达标练习 课本第5页练习1、2、3、4、7、8. 四、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的数有哪几种? 2、什么是正数、负数?零仅仅表示“没有”吗? 3、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后来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 明确目标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 现法、比较迁移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围绕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现一些小数,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广泛用途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本环节利用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其实就是分母是十的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2)二位小数 本环节继续沿用上述引导探究方法,使学生理解,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二位小数的形式。换句话说,二位小数就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另外使学生通过比较迁移进一步熟悉探究知识的方法。 (3)三位小数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探究,在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我适时引导学生知识延伸,探究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位数是无穷无尽的。此时,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意义,即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计数单位 通过比较板书中几个一位小数中哪个最小,使学生明白所有的一位小数都是由0.1组成的,我们把0.1就叫做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此时学生很容易利用比较迁移的方法推导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2)进率 通过比较板书中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它们分别在直尺上对应长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知识应用 出示课件让学生当堂练习,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学能所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和疑惑。 1、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0.6=()0.87=()=() 2、填空 (1)0.8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2)0.06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3)0.34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五、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2 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知识发展的过程当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4、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5、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下信息(课件出示) (1)余老师的体重是515千克。 (2)淘气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95分。 师:有同学笑了,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2、对!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课件逐题点上小数点),读一读这些小数。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6毫米、1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13毫米是0.013米。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即时练习。 (2)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阅读课本:51页结论。 反馈:5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完成课本55页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2至3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及意义。二是“认一认”,主要通过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三是“填一填”,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四是再通过一个“认一认”用计数器直观地表示小数,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各数位上数字所对应的数值与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和整数通常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方法来表示的。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能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定位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情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情境教学法、直观引导观察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分层练习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猜想、比较,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从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小数的产生 a、由学生手中的教科书的单价引入,既复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b、总结小数的产生,当遇到整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和小数来解决。 2、教学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a、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见小数。 b、学生互相交流 c、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列举的生活中的小数,再次感受小学的运用范围很广,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我们要学好它。 3、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背诵结论,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最好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 4、小数的读法写法 先让学生尝试读,再让学生归纳总结。 5、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a、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b、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拨珠活动: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小数数位的理解,体会小数部分也是十进位的。 6、巩固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机动练习,以便进一步强化训练。 五、说预期的效果 以上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着力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课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 ( )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欲望。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课件出示例1第1个图)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课件出示后面两幅图)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课件出示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3.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复习题,让学生板演。 372800 19000 725000000 844000000 师生共同订正,点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同一个蛋的长度,为什么两个人的读数不一样呢?”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考虑。 一些学生可能看不出来,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解决求小数近似数的问题。 2、 教师出示数值“3.9423”让学生解决。 学生有的可能写出“3.94”。 有的可能写出“3.9”。 有的可能写出“4”。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的不同,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 4、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时,只看它的百分位上的数是大于5,还是小于5。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同时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舍去;如果是小于5,就直接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全部舍去。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小数点;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别忘进位;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四舍五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三、巩固运用 教师让学生做自主练习第1—3题,用多种形式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点拨归纳 教师归纳本课的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拨疑难点。(学生小组中充分交流)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题4、5、题。 板书设计: 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9423≈3.94 ≈3.9 四舍五入≈4 1754000=175.4万 1754000≈175万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 一、看价签,引出小数 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 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 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2、测量。以小组为单位:(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主要解决三位小数) 三、小结 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5 一、再现旧知,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小组交流,自我梳理。 回想一下,你学过小数的哪些知识?与之相应的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三、全班交流,构建成网。 1、班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板书: 整数 小数 意义 (0和自然数的统称…… )←----------→(表示一个数的…… ) 计数单位 (……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读写法 (从高位…… )←------------→(整数部分……) 比较大小 (先比较最高位……)←------------→(先比较整数部分……) 运算定律 (a+b=b+a…… )←------------→(a+b=b+a…… ) 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后来板书)教师小结。 2、教师谈话: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6.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 2、小数都比整数小。(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三)选一选。 1、把48.5 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0.□9,在□里填数,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②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③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 :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计量单位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逐一扎实地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 教学要求 :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10210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但是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晓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评析:开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①从长5分米,宽4分米这两个信息中你们了解到什么? ②**的要求是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 ③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分数5/10米表示。 (评析: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学习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又巧妙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的长度,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5/10米表示。 除了用5/10米表示以外,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 请学生仔细看,0.5米是怎样写的?读作:零点五 ④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演示同上) ⑤7分米呢?学生回答后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⑥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分米 3分米 7分米 9分米 1/10米 3/10米 7/10米 9/10米 0.1米 0.3米 0.7米 0.9米 仔细观察:你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什么?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⑦动手操作: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2/10,再用小数表示出来。 再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0.6。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际。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结: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评析:教师适时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在商店里转了转,看到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你们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②学生汇报,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1元2角还可以写成 1.2元 读作: 一点二 3元5角还可以写成 3.5元 读作: 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③观察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特点? 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今天学的0.5、0.4、1.2和3.5都是小数。 ④任意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中读一读。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一说整数部分是几?分数部分是几? (评析: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性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师所探索的问题。本段教学在这方面做了较好的展示,学生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适时引导交相辉映,将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三、应用反思: 1、小明和晓红在商店里还看到很多食品。(课件演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你能用元作单位表示出这些食品的价格吗? 2、他们还看到有的商品是这样表示价格的。(课件演示想想做做第四题。)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小明和晓红在商店里不仅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桌,而且还学会了一个数学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题。 (评析:练习的设计始终使学生处在生活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后延伸: 小数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教师从课一开始就创设小明、晓红逛商店这一生活情境,而且这一情境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3、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节课在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念。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