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时间:2024-09-25 09:52:35编辑:coo君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总结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是学习打基础的期间,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后学习的基石,那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拓展阅读: 初三下册知识点归纳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的共性:有光泽,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延展性。   4、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   2、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三、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Al + 3O2 == 2Al2O3   2、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 + O2 △ 2CuO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中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几种金属元素与酸的反应:   (1)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2SO4 == FeSO4 + H2↑,   现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镁与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H2SO4 == MgSO4 + H2↑,   锌和盐酸反应 Zn+ 2HCl == ZnCl2 + H2↑,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Zn+ H2SO4 == ZnSO4 + 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 == 2AlCl3+ 3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 == Al2(SO4)3+ 3H2↑,   (2)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 3CuSO4=== Al2(SO4)3+3Cu。   (3)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FeSO4 +Cu。   (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 +2AgNO3==Cu(NO3)2+2Ag。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上一篇:破事儿国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