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1.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而不改变其它条件。若某两次实验只有某一条件不同,导致更后结果不同,则说明此条件影响了这次的实验结果。控制变量可以说的上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物理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更是我们做实验的基础。比如物理力学中在推导动能定理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证明了物体的能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度呈正比。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 2.转化法:在物理实验在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好测量的物理量,这时候就需要将它转化为让我们清晰明了的事物,在整个物理学的前进过程中,转化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等效替代法:在高中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常常为了问题简化,就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另一个物理量,但不改变实验结果。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当我们需要一个大电阻但手边没有的时候就可以用多个电阻代替。等效替代法中更重要的就是等效二字,等效指的是同一个实验中,它们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如果同学们能熟练运用等效替代法就意味着已经对这个实验有了一定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 高中数学,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1)测铁块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于物体全部浸没入液体中(即V物=V排),从而可以求出V物;至于m物,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运用G=mg求出m。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可以测出铁块、铜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液体的物质的密度。 (2)测盐水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巧妙主要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于F浮=G-F,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出ρ液,至于V排可以采用排液法求出。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借助固体测液体的密度。(实际上对固体的密度大小没有特殊要求)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①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体会得到物理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②认识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的重要性,了解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法这两种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③在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并归纳结论的过程中,学习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并体验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体会物理规律蕴藏在生活之中,初步领略自然规律的简洁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②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归纳规律培养对科学的亲切感,通过规范记录数据并充分尊重实验所得的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③在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高一物理探究力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你说的比较模糊!研究力与加速度、质量的关系
什么叫平衡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接触,相互有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力,当受力物体被施加的力F与物体间的摩擦力(umg)。F小于umg ,物体不会运动;
F等于umg ,物体恰好可以运动(也可以不运动)。这对力叫做平衡摩擦力。
2、在桌面上运动,有加速度,所以拉力必须大于摩擦力。
3、在屏幕上运动,根据力的相互性,所以摩擦力是屏幕给的。
4、加速度的关系式:a=(F-umg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