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原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原文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 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写生字。教学中,用部件组合法等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熟字加一加,有的换偏旁,有的编字谜,形式活泼多样,学生记忆深刻。在写字环节,在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占格后,重点笔画做了提醒,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学生都能认真书写每一个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学生都乐于表演,跃跃欲试,有的孩子都加上了动作表演,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3、不足之处 (1)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角色体验不到位。 (2)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本剧的表演,做到学生真正和文本对话。 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救起落水的小公鸡,两个小动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故事。旨在让学生借助文本情景进行识字,并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便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浅显,情节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句子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并鼓励他们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在此基础上,我给予充分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关注情节发展到关注具体的语言文字,逐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巧妙地根据文本的故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 4.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等13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他、河、说”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说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说课前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出示课件)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出示课件)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出示课件) 他们小河说话也是飞快地听见身边哥哥不信 一块儿捉虫子急得直哭不行淹死跟着忽然喊叫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出示课件)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土”。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选字填空,区分“也、他、地”。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依次范写“河、说、听、哥”,学生仿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出示课件)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也、他、地、河、哥、听、说”。 2、朗读课文。 5.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1、是认识12个生字,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4、从课文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趣味识字法。用赛读排火车等方法巩固识字。 3、以读促悟法。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六、说说教学准备 1、(1)小鸡小鸭头饰 (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 (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1)了解小鸡、小鸭 (2)预习课文(学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填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感知全文,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一块儿捉不到急得直哭淹死偷偷地忽然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是重难点。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1)小公鸡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2)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4)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2、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1)小组带问题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句子。(读的声音太大,小鸭子就听见了) (5)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6)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7)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填空: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鸭子? 3、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4、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 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讲一讲,使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并且得到内化。
《尖尖的草帽》教案
《尖尖的草帽》是金波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视角观察自然事物,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示了孩子那种纯真、善良、细腻的情感,接下来,我为您介绍了《尖尖的草帽》教案,感谢您的阅读! 教材分析: 《尖尖的草帽》是金波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视角观察自然事物,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示了孩子那种纯真、善良、细腻的情感,它章篇幅虽长,却没有一处提到如何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句子,但透过文字,你却可以强烈感受到一股对生命珍爱的浓浓之情,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一颗明净、纯真、善良的童心。童情,反映童心,童心悟出真谛,那份雅趣,那份天真,那份鲜活,让我们感受到这就是儿童的'生活,从而唤起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渴望,对生命珍爱的美好的情感。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而孩子的心灵世界,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就是想象力,自我感觉、兴奋的感受性。这节课的设计本着“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课程理念,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导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人心”与“文心”的融通,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情感被唤醒,激活,心灵得到触动,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篇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 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1、是认识12个生字,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4、从课文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趣味识字法。用赛读排火车等方法巩固识字。 3、以读促悟法。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六、说说教学准备 1、(1)小鸡小鸭头饰。(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1)了解小鸡、小鸭。(2)预习课文(学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 小鸭子 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感知全文,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死 偷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是重难点。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1)小公鸡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2)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4)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 )的小公鸡。 2、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1)小组带问题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句子。(读的声音太大,小鸭子就听见了) (5)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6)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7)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填空: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鸭子? 3、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4、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讲一讲,使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并且得到内化。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会认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公鸡跟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子吃,小鸭子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下河后差 点被淹死,幸亏小鸭子救了它。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习性,以及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他、河、说”和要求会认的字“块、捉、直”的音。 指导写字。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听”的'口字旁 不要写得太靠下,右边的横与竖折相接不相交;“身”的第六笔横要稍长一点,最后一笔撇要出头,掌握好角度。 (三)朗读指导 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读几遍就大致能了解内容,可用指导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知道小 鸭是扁嘴、会游水,小鸡是尖嘴、不会水,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 “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鸭子哥哥,谢谢你。” 要通过范读的指导,帮助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巩固生字词,可让学生先读一读每一个字,看看哪两个字能组成词,再连一连。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 上讨论、交流,然后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 第四题,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 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 (2)按课文的顺序讲; (3)语句通 顺、完整; (4)适当引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 (5)声音响亮、清楚。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课文,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吃;小鸭子下河后差点儿淹死,多亏了小鸭子救了它”两件事,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故事浅显易懂,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学完本文,希望同学们知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对于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样子比较熟悉,但是不能细致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而小公鸡为什么不会游泳。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目标要求,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3、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①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②学习按思考题读懂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失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我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受到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兴趣,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谈话导入。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将根据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设备情况的综合考虑,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这过程中标出课文自然段。然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并矫正。 2、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我在教学这一块时,图文结合,通过设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第二自然段中设置的问题是 ①小公鸡看见许多虫子怎样做?是什么心情?小鸭子怎样,是什么心情? ②为什么小公鸡能捉到虫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呢? ③小公鸡看到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怎样做?说明小公鸡怎样?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时,我提了下面问题 ④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小河边,小鸭子说要干什么?小公鸡说也要去,小鸭子听了怎么说?小鸭子为什么不让小公鸡下水?小公鸡听了小鸭子话了吗? ⑤小鸭子正在捉鱼,听到小公鸡喊救命,他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小鸭子把小公鸡救上岸,小公鸡对小鸭子说什么?小公鸡说这句话心情怎样?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探究文本,理解文本,很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3、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也很重要。所以在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设置如下问题 ①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②我们同学之间应该怎样做,讲讲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事。对学生很好的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齐读生字、正音。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检查。 (3)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1)同桌互读。 (2)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1)自己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 (4)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2.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10个生字;会写“乡、头、是”三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诵古诗。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思、思念、想念。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欣赏,初步感悟古诗。 2、师范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境。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指导认识生字。 5、检查识记字形情况,互相交流,书空“乡、是、头”。 五、理解古诗,朗诵古诗。 1、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1)说说自己见过的“霜”。 (2)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3、学习朗读古诗,主动汇报学习情况表演朗读。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男、女生读。 (2)分小组读。 (3)开火车读。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6、练习背诵。大胆评议,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 7、集体背诵古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静夜思》,懂得了家乡和亲人的可爱,还会认了10个生字,学会写了3个生字。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学习,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七、作业 1、书写生字。 2、请同学们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3.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李白天鹅来牵线,在意境中完成识字、朗读。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字宝宝。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2.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的思乡诗,孩子们好多在入学前就会背诵,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头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景,我就问孩子们之前学过李白的那些故事,进而带领孩子们复习了《古朗月行》、《赠汪伦》 一、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必须的韵律节拍。孩子们虽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也比较迅速,但对古诗的韵律美不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渗透了押韵的概念,并对古诗的韵脚、韵字进行解释说明,不求孩子弄懂,只是作为学习的开始,之后教师贩泛读、听录音读、孩子各种形式的朗读,并提醒学生按其韵律节拍,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二、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个别孩子在朗读的过程中开始根据自我的理解加上了动作,带有必须的表演形式,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开始表演,在表演之后我引导学生练习生活是体验感情,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之后我又向同学们讲述李白此时的人生遭遇:在外漂泊一年之久,生患重病,举目无亲,在一家小旅馆里写下这首诗。此时,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到达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可是本节课启发一轮环节较多,孩子们一开始自我感悟,便会开始讨论,坐在前面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跟着教师一齐学习,可是后排的一些男孩子就有些管不住自我。怎样掌控好低年级课堂纪律,让孩子们动而不乱,活而有序呢?我想这还有待自我经过不断的学习,获取更多的教学机智和更好的教学设计。 3.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 今日我教学了第六课《静夜思》这首诗,教学之后感触不少。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深夜思乡之情。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结合预习,让学生看拼音自读《静夜思》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识字。因为学生有以前的基础,再加上预习,所以对于古诗的背诵是很简便的事。然后我就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巩固识字。(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通了生字后重点就是朗读感悟古诗的意境了。对此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范读,经过比较让他们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想去学,读好古诗。再经过教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在学生熟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随机予以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很丰富,有字词类的、有诗句资料的,还有的问他为什么想家乡呀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孩子们在动脑思考了。我们就应当从小就培养学生进取动脑思考的本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知识点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以及诗歌进行大胆想象,自己进行换位想象,忆起家乡的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情感的融入,让学生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也许不能说出一些字义,但能理解诗意。对于培智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很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抓住重点的诗句理解诗的意思,并通过课件,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讲解从读中感知诗意。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培智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问题,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沉稳,教学速度有点快,个别化教育不够深刻,这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培养,也是我今后教学特别注意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