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哪些生物最小_海洋里有哪些是群居动物

时间:2023-01-08 11:03:36编辑:coo君

大家好,今天酷谷网的小编coo君来聊聊一篇关于“海洋里的哪些生物最小,海洋里有哪些是群居动物”的文章,网友们对这件事情都比较关注,那么下面就为小伙伴们来简单介绍下,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用“繁华渐逝”来形容电影《潜水侠》再合适不过了。上映仅三天,内地票房就达到近6亿元。为了拯救人类,水行侠不惜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奥姆反目成仇。历经千辛万苦,获得三叉戟,成为亚特兰蒂斯之王,维护海陆和平2。除了壮观的场景,电影中神奇的海洋生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科幻片,但是很多动物其实是存在的。

魔鬼鱼-蝠鲼(fú fèn)

蝠鲼,发音为“Fufen”,被称为魔鬼鱼。海洋中不断飞出海面的海怪,像蝙蝠,其实就是蝠鲼。

蝠鲼是一种原始的软骨鱼,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即使没有特效,也充满了科幻感。它扁平的身体拖着细长的鞭尾,头两侧的头鳍像兔子耳朵,很像外星生物,因此被渔民称为“魔鬼鱼”。

但是“一条鱼不能以貌取人”。蝠鲼虽然“丑”,但是“温柔”。蝠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群居,没有领域感。蝠鲼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它们的觅食方式与鲸鱼相似。它们张开嘴让海水进入,它们角质的鳃耙就像过滤网一样过滤掉海水,留下食物。很多时候,它的头鳍搅动海水,将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送进嘴里。

电影中蝠鲼表演的凌空特技非常壮观。我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电影里用的特效。其实那是蝠鲼的本能反应。有时它们跃出海面1.5-2米高,十分壮观。

科学家推测,这种行为可能是雌雄蝠鲼在繁殖季节的求偶表现,是为了驱赶和诱捕食物,甚至是为了驱除寄生虫。

虽然蝠鲼的肉并不好吃,但亚洲部分地区的居民认为蝠鲼的鳃耙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大规模捕杀蝠鲼。世界上每年的蝠鲼捕获量约为94000条,实际捕获量可能更多。

实际上,蝠鲼鳃耙的药用价值在医学上还没有得到证实。相反,由于蝠鲼长期的摄食行为,重金属在鳃耙上富集,对人类有害。

灯塔水母

电影中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的水母,其实并不是特效,而是海洋中真实存在的。

在众多海洋水母中,有一种灯塔水母,类似金庸武侠中的“天山慕童”。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焕发青春。

这种水母有4-5毫米长,以微生物为食。一座灯塔在其一生中要经历两种形态:九头蛇型和水母型。水螅型是其幼年状态,水母型是其成熟状态。

性成熟后,水母可以回到水螅型的状态,这个过程可以无限重复,从而理论上实现永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灯塔水母的复壮其实是一种孤雌生殖行为。

成熟的灯塔水母,当环境发生快速变化,如饥饿、温度或盐度变化时,可以转变为水螅。事实上,它转化成的年轻状态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状态,而是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孤雌生殖的后代继承了母亲的所有基因,把它们看成同一个个体是有道理的。如果把一只灯塔水母切开,它可以在24小时内变成两只水蛭,72小时后长出触角。

海蝎子

在王与巨型甲壳动物奥姆之间的最后一场决斗中,这辆车非常像曾经灭绝的海蝎。海蝎子,学名巨翅马蹄蟹(H42U),生活在大约4.6-2.5亿年前,与三叶虫同时代。根据出土的化石,科学家推断海蝎子身长2.33-2.59米,是地球上最大的节肢动物。

海蝎子有厚厚的外壳,腹部下面有10条腿,前面有8条腿用于行走,尾巴后面有2条腿帮助身体在海底游泳。

海蝎子,有着厚厚的外壳和非凡的战斗力,在当时是一个恶毒的角色,以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鱼类、三叶虫等动物为食。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海蝎子慢慢迁移到陆地上,体型变小了。它们被认为是现代蝎子等节肢动物的祖先。

巨型鱿鱼

在海王星,海底世界兴风作浪的鱿鱼是海洋中最大的软体动物之一。

鱿鱼一般生于深海水域,体型巨大,能在400~1000米的深处活动。最近,科学家们采用了三种标准——外套膜长度(不包括手腕的物理长度)、标准长度(身体加上八个普通手腕的长度)和总长度(身体加上手腕的长度,真实的总长度)来测量大王乌贼。已知资料显示,鱿鱼的最长外套膜长度为2.79米,最长标准长度为9.45米。另外,大王乌贼的眼睛巨大,像餐盘一样,达到27cm左右。早在19世纪末就有大王乌贼的记载,但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在抹香鲸的胃里首次发现了大王乌贼的遗骸。

关于“海洋里有哪些是群居动物,海洋里的哪些生物最小”的介绍到此结束。

上一篇:山地车那种材料最轻_山地车车架什么材质好

下一篇:奥迪跑得最快的跑车_史上最好的10款奥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