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酷谷网的小编coo君来聊聊一篇关于“方文山如何看待最长的电影,如何评价作词人方文山”的文章,网友们对这件事情都比较关注,那么下面就为小伙伴们来简单介绍下,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范翔宇补充- 林夕:常常我为什么会给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人往往喜欢比较,可是我觉得被比较的意义在你能够分辨出我和方文山之间 歌词词风不一样,影响有什么不一样,比你这个你一定要比出个高下要有意义多了。 请评价词人方文山的词风与影响。
方文山曾经是我初高中最喜欢的词人,他差不多写了两百多首歌,我基本上都听过。这里放一篇我写方文山的乐评文章。
华语流行乐坛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周杰伦是任何一个听众都无法绕过的一个名字。无可否认,他是这个十年里最璀璨、最无可撼动的一颗天王巨星。继张国荣和“四大天王”之后,周杰伦成为了新生代的80后、90后的青春代名词。我也无可例外地被他影响了整个青春,他的每一首歌我都认认真真地听过。可以说,周杰伦是我在流行音乐上的启蒙者,也是这么多年来我最喜爱的歌手。
我的乐评是以歌词作为主要切入角度的,所以谈周杰伦的音乐也当然要谈他的歌词。他的歌词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人:方文山、黄俊郎、徐若瑄以及周杰伦本人。黄俊郎号称“鬼才”,他的词里,文字与想象力如大海一样汪洋肆意,就像古文中的“赋”一样,极尽铺张之事,绚丽无比,如《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等。而徐若瑄则擅长那种青春年少、初恋滋味的小情绪,总是勾起听者对逝去年华的无限怀念,如《简单爱》、《开不了口》。相比于前两者,周杰伦的作词水平则显得稍逊一筹。他的文字运用能力并不算好,所谓的文学性较低,但他的长处在于非凡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代入,这两点弥补了他文字上的不足。然而真正在歌词上成就周杰伦的天王之路的,既不是黄俊郎,也不是徐若瑄,更不是周杰伦自己,而是他的御用词人、黄金搭档——方文山。
方文山是台湾新生代词人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诗人(自诩)、出版社老板、总编辑。他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创作语法和思维角度自成一派,辨识度极高,于是方文山便称之为“方道文山流”。自方文山出道以来,他的标签就是“中国风”。(方文山并不是中国风的创始人。)对于“中国风”,一般论者只将其理解为中国传统题材的歌词,如《菊花台》、《兰亭序》等。我个人则认为这种只限于题材的理解太过狭隘,我更倾向于从写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风”。简单来说,“中国风”是一种写作方法,其中最核心的是“造境”。方文山喜爱宋词,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作为词学入门读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想必他也了熟于胸。《人间词话》中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以导演出身的方文山深谙境界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看过方文山词的人都会感觉歌词的画面感极其强烈,通过音乐的渲染,歌曲的情感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造境”带来的艺术效果。
为了“造境”,在一首词中,方文山会放入大量的意象,使用大量修辞手法,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的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从而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意境。方文山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示现、移情、错综、通感、用典等等等等,不可胜数,而且他还常常将这些手法混合使用,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东风破》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这一段中,相继使用了拟人、示现、心理描写、移情于景、拟人等手法,简单的四句话就使人眼前浮现了一幅思念离去恋人的孤单画面。再加上周杰伦用五声音阶创作出来的旋律和中国传统乐器的编曲,一首兼具中国古典诗歌美与音乐美的歌曲呼之欲出。
上文我说到,我更倾向于从写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风”,也即是说,方文山许多其它题材的歌词也是可以划入“中国风”范围的,比如《夜曲》、《七里香》、《印第安老斑鸠》、《爱在西元前》等。如《爱在西元前》中:“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方文山同样运用了用典、错综、示现、比喻、化虚为实等手法营造了一种时空错乱、来回切换的场景,巧妙地讲述了一个与三千七百年前古巴比伦相联系的爱情故事,虽然是非中国题材,但是实质上和《千里之外》、《青花瓷》这些歌曲如出一辙。
除了写作手法自成一家,方文山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内容题材的开发。在他的笔下,不光是已经被写烂的儿女情长、缠绵悱恻,还有对中华民族的自身认同(《本草纲目》)、茶文化与历史、亲情的交融(《爷爷泡的茶》)、篮球文化(《斗牛》)、反战主题(《止战之殇》、《最后的战役》)、吸血鬼主题(《威廉古堡》)、现代潮人生活(《阳光宅男》)等。在这些许多资深音乐人都不敢触碰的那些网络语言、新兴事件上,方文山运用自如,且并不违和,另一位能做到如此的是五月天的阿信。方文山的阅读非常杂,基本上有什么看什么,所以在他看来,万物皆可入词。这对长期歌唱我爱你你爱我的华语乐坛不能不说是一枚重磅炸弹。
然而成也文山,败也文山。众所周知,周杰伦在2010年的《跨时代》专辑后开始走下坡路,许多听众开始说“周郎才尽”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周杰伦只是想摆脱过去的那个自己。客观来说,以2010年为界线,周杰伦2010年以后的音乐确实和之前有较大的滑坡,个中原因不止一个。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方文山歌词水平的停滞,甚至倒退。
《烟花易冷》这首中国风歌曲可以算是方文山的气竭之作。词中如“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这样的语言较曾经的“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已经生硬了许多了,有些轻飘的意境也多少有点不知所云。稍微对歌词留意的听众就会感觉到方文山已经有点强弩之末了。这首《烟花易冷》之所以还算在平均水平之上的中国风,是因为这首歌是以《洛阳伽蓝记》中的一个爱情故事为背景,其本身的历史沉淀被方文山把握得还算不错,周杰伦的作曲和黄雨勋的编曲也是一大助力。
其它如《鞋子特大号》、《公公偏头痛》算是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歌曲的延伸,歌词水平基本上与之前的《牛仔很忙》、《魔术先生》等持平。真正体现方文山歌词水平倒退的是2013年《十二星座》中的《红尘客栈》。这首歌讲的是一个侠客退出江湖,与爱人隐居,结果被仇家寻到的故事。如果单看这首歌的文本,并不算差,然而和曾经的中国风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语言太熟。在文学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理论,即“陌生化”。方文山的一些经典歌词如“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再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都在语言上让人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使得听众更加注意、更加联想文字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而《红尘客栈》这首歌则几乎难以找到这样的亮点,整首词的语言都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再加上整首歌是完全架构于一个虚构的、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烂大街的武侠故事中,使得歌曲本身有些空洞无物,而曾经连接古与今的那种现代感也难以寻觅,所以很难引起听众更强烈的共鸣。
除了语言上的退步,方文山在题材上开拓的脚步也开始慢下来。从《惊叹号》开始的三张专辑中,只有《鞋子特大号》算得上是新题材的运用,其他歌曲基本上都是对以往题材的重复,尤其是占据一半数量的通俗情歌。正是由于方文山在歌词上的停滞甚至倒退,使得听众在听周杰伦的歌曲时再也没有十年前所谓的“周式情歌”的那种新鲜感,周杰伦的音乐开始下坡也是情理之中了。方文山的歌词创作进入瓶颈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由于他的天赋有限。方文山是一个用功型的词人,可惜缺乏足够的天赋,每次写词他都会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一点点去分析、去运用,几乎是一个苦吟出来的创作者,所以他的歌词总共也就200余首。反观林夕,既用功,又富有天赋,填词如家常便饭,所以他数千首词作至今不绝。
这里顺便提一下方文山的创作观。方文山在他的《方道文山流》书中说:“在这个诗歌贫乏的年代,我要把词写得像诗,把诗写得像歌词。”前半句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音乐的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诗性,歌词本质上就应该是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民谣、摇滚被真正的音乐人推崇的原因。而后半句则谬矣。虽说歌词与诗在根本上是相通的,但是二者却并不在同一个写作体系中,且二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诗歌所背负的语言使命是歌词所不需要承担的。我曾看过方文山自创的素颜韵脚诗,其实写得并不好,更勿论把诗写得像歌词了。
对于方文山,我的总体评价是,一个给流行乐坛带来新面貌的准一流词人。
好多邀请...
既然邀请很多,那么就带些干货来答这道题,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道题给一些边缘填词人一些启迪,以此共勉,共同学习进步,欢迎优秀的填词人与我合作。
先阐明我的观点:
32岁才出头的方文山是一个非常勤奋认真的填词人,他很少敷衍一首作品,其态度是有目共睹的;评价方文山的水平不能脱离周杰伦,方文山的厉害之处是“懂周杰伦想要什么”,并且各种风格的歌曲都填的不错,如果没有方文山以及钟兴民林迈可,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其次我从一个填词人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方文山:
记得从上学那会就经常看到贴吧上讨论方文山的作词水平,怎料到战火都蔓延到知乎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争论到今天还没有休止,这也侧面反映了国内歌迷对歌词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
这个现象有好与坏两个方面:
说明喜欢流行歌曲的朋友们开始关注并着手研究歌词的创作过程、词曲关联度、韵音唱的关系;另一面就是反映了这类网友过分关注歌词,忽视了旋律编曲的重要性,导致网络上曾一度涌现出大量的学生填词人,好像自此开始,填词是一件零门槛的工作,谁都可以来填一填。不完全统计,从我在知乎个人介绍里写过征集填词伙伴后,短短几个月接收过来自国外留学党、国内学生党、上班族等不同人群发来的填词合作要求,有一段时间要看邮件和微信留言里一大长串的歌词。其中有七成的歌词笔风逻辑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这已经不是填词了,而是演变成个人情绪化的写作诉求,只不过简化为了「歌词」,他们也误认为自己具备「填词能力」。
请各位仔细阅读上面这段话,很重要,但我懒得复制三遍。
很多填词人都有一个很严重但他们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毫无完整的歌曲创作经验
填词需要的是什么?它不是写诗词也不是写随笔,它是一篇服务于歌曲的文字。
流行歌曲包含了词曲,词的价值就在于帮助普通人来深层解读歌曲的含义,而不是写作文。
上面看似跑题了对不对?其实没有,上面都是解答这道题的基础,因为很多人误读了填词工作。
下面再回到方文山,方文山他绝不是一个天赋级填词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勤奋刻苦型选手。他从开始到今天,都在不断地涉猎、试错、积累,他不是站在某个山水边捧着一瓶农夫山泉,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句:“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周杰伦的烂曲配不上我的风采...”
涉猎是什么?博览群书、兴趣广泛、遍历山川,这样有什么好处? 提供创作视野,俗称“眼界”。
试错是什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宁缺毋滥,这样有什么好处?获得更丰富宝贵的填词经验。
你以为填词人都是这么“蹦灵感”的吗?
方文山的填词水平在于,他具备很全面的歌曲理解能力,并且在营造曲境方面有自己的风格。
那么什么叫“歌曲理解能力”?
举例子说明:
《蓝色雨》词/方文山
普通人听到《蓝色雨》的单旋律会想到什么呢?
我实话告诉你,不会想到雨,他们只会认为旋律蛮好听的,有点小忧郁小情调。
所以,填词人就要开始与曲作、制作人来商议歌曲的立意,这个歌曲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了,曲作拍板说:“我写这首歌的时候,脑海里是深夜,外面下着雨,很伤心,很凄美”
ok,文山小朋友心里有谱了,关键词get:「深夜」+「雨」+「忧郁」+「爱情」+「凄美」
然后怎么办呢?
然后文山小朋友就开始组织句段完善歌词了:
瓶子里的茉莉,叶子不再绿,像越走越远的回忆。窗棂上的水滴,渗透进墙壁,就像挥之不去的你。歌词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也很押韵?而且从演唱方面也没有违和瑕疵,这在流行歌曲里,是上乘开场段。
方文山他特别擅长以小见大,适合从小景着手扩散到人与情,这种投射性的创作方式是很有画面感的。反而不像有些业余填词人,什么灯灭了,想你了,我哭了,分手了,再见了。这什么鬼东西?
此外更重要的是,方文山对细节部分做的非常极致,真的各位,别跟我提什么填词大神歌词多么的有内涵,内涵是一回事,但是能将内涵、字音、词组上下关系、演唱效果做到完整性上的高分,此类人真的不多,但方文山就是其中一个。
其他方文山的作品就不做赏析了,我个人不推崇过度解读,但也不推崇完全忽视歌词的重要性。但如果你想深层了解方文山的作品以及创作逻辑,建议多读一读他的一些诗集杂文以及采访。其实他就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填词人,只不过他比大多数填词人都更勤奋、更聪明、更懂构图审美罢了。
说到审美,这里特别提示:不论你做任何艺术创作,审美是一个敲门砖,没有审美的人是做不好音乐的,哪怕是你写的知乎答案,都可以从阅读浏览方面展现出你文笔的流畅性与可读性。
知乎答案都如此,何况歌词?
综上所述:
方文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填词人,他与周杰伦是真真正正的搭档,今天的周杰伦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杰作(词+编),如果没有方文山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深情飘然的歌词,周杰伦将不是今天的周杰伦。
之前有个知友反驳我,说没方文山换个填词难道周杰伦就没今天了?不瞒你说,还真有可能,而且概率不低。好的歌词,以及突破性的作品,是可以进一步激励音乐人创作的,否则一蹶不振的例子太多。周杰伦与方文山就是非常经典的词曲搭档,方文山离了周杰伦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财色双收,周杰伦离了方文山,可能就真的只能跟自己玩了,试想周杰伦能写出青花瓷的歌词么?
同时,方文山也是一个典型的命题型填词人,什么是命题型填词人?就是塞给你旋律(demo),你给我写词。就好比语文老师给你命题作文一样,你作文能得多少分,完全取决于市场的认可度。
关于“如何评价作词人方文山,方文山如何看待最长的电影”的介绍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