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与樱桃、杨梅并称初夏三姐妹,品种有二百多种。
枇杷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常绿果木,因叶似琵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各省区,在今四川、湖北还有野生枇杷的群落。枇杷栽种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周礼地官》:“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珍异葡萄枇杷之属。”文中有夹注,注解为东汉郑康成所作。由此可知,至少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枇杷已作为果树栽植了。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已提到枇杷,有“枇杷橘栗桃李梅”之句。197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西汉古墓竹笥中,保存有枇杷核。唐代枇杷栽培已普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咏枇杷诗,并且已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美。
枇杷论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类,早熟品种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种于六月大批登场,晚熟品种可延至七月上旬。
依果形分,有圆果种和长果种之别,一般圆果种含核较多,长果种核少或独核者居多。
按果实色泽分,又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红肉种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称为“金丸”,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就品种而言,红肉种皮厚易剥,味甜质粗,宜于制罐头。而白肉种皮薄肉厚,质细味甜,适于鲜食。
枇杷果呈扁球形,乒乓球般大小,呈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与结花方式有关,成熟的枇杷果子亦成束挂在树上。枇杷表面有绒毛,食用时要剥皮。枇杷未熟时青绿色,较硬实,芳香气味较浓,青绿色逐渐变淡直至变黄,尝起来味道从无味到酸,有些到甜。成熟后外皮一般为淡黄色,亦有颜色较深,接近橙红色的,果肉软而多汁,大部分枇杷果子内有两个深褐色种子,呈对称分布,也有部分枇杷内有单个种子,个别枇杷没有种子。
枇杷既能食用,也能药用。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
中国四大枇杷基地;1. 福建莆田枇杷 (30万亩,年产8万吨,以解放钟种为主,成熟早,个头大,果肉厚嫩)
2. 四川仁寿枇杷(50万亩,12万吨,以大五星种为主,产量高、果实硕大,汁多味美)
3. 浙江杭州塘栖枇杷 (1.5万亩,年产5000吨,历史悠久,软条白砂种,肉质细嫩、多汁鲜甜)
4. 江苏苏州洞庭山枇杷 (2.3万亩,7500吨,东山以白玉枇杷为主,西山以青种枇杷为主,汁多质细,风味鲜甜)
1. 福建莆田枇杷:(30万亩,8万吨)
莆田枇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5世纪的晋代,枇杷就已引入莆田市,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莆田枇杷个头大,产量高。公元14世纪时的郡守赵励修刊的莆田县志就有记载:“枇杷别名芦桔,夏初成熟,色黄味酸。”
枇杷树容易存活,山地、平原和滩涂均可栽培,莆田的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流域的丘陵山地,通风透光,排水良好,枇杷树寿命长,无冻害,产量高。
莆田枇杷,品种多达100多种,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莆选1号”、“早钟6号”、“白梨”等,单果重为中国最大,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国枇杷第一乡”。2011年,莆田枇杷栽培面积30万多亩,占世界枇杷面积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四分之一,年产量达8万多吨,占全中国枇杷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几年种植面积被四川仁寿超越,屈居第二。
“解放钟”枇杷由“大钟”实生变异,1949年莆田解放那年发现而得名。其最大单果重可达172克,曾在1954年西德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故被誉为“枇杷王”。“解放钟”枇杷树势强,枝条粗壮,抗逆性强,结果习性好,产量高,果实梨形,果皮橙红色、易剥离、中等厚、耐贮运;平均单果重70-80g。莆田当地成熟期5月上中旬。
2. 四川仁寿枇杷(50万亩,12万吨)
文宫枇杷,四川省仁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仁寿县二峨山南麓,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枇杷,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
改革开放以来,仁寿大力推广国内优良品种,如大五星、美张77-1,大元种、解放种、美二五等,其生长快、投产早,杷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含糖量高、风味独特,枇杷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柔软、汁多、味美、质密" 著称。仁寿枇杷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总酸≤0.7克/100毫升;果实可食率≥64%;单果重≥40克。
3. 浙江杭州塘栖枇杷(1.5万亩,5000吨)
塘栖早在隋代开始种植枇杷,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在唐代时已相当繁盛,并且有一定的栽培、贮运技术,视枇杷为"珍果之物"。
《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
苏东坡在杭州任刺史,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微黄尚带酸",张嘉甫问曰:"卢桔是何物也",答曰:"枇杷是矣"。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次之。"
《杭县志稿》中更有详尽记述:"塘栖为杭州之首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凡镇周围三十里内皆为枇杷产地。有塘栖专产而他处不及者记之,以见生植之美"。塘栖田少,遍地桑果,春夏之间,一片绿云,几无隙地。剪声梯形,无村不然。出丝盖多,甲于一邑。为生植大宗果品以枇杷为著也。
清光绪《塘栖志》中记载:"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返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之。"
塘栖地区的果农,经过千百年来栽种培育枇杷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塘栖枇杷品种有白砂、红种、草种三大类计有18个品种,主栽品种5个:"软条白沙"、"大红袍"、"夹脚"、"杨墩"、"宝珠",尤以"软条白沙"为最,属国宝级优质品种,堪称枇杷中的珍品。
塘栖"白沙",俗称"软刁",为枇杷中的极品。其形略长,外有芝麻斑点,特征在肉软而厚,水份多,入口鲜甜,因上前人有"虽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矣"的美誉。国内枇杷最著名珍品。果实长圆形、顶平广、萼片平展,肉色乳白,质细嫩、多汁、味鲜甜而浓、品质极优,含糖17%。果皮色淡黄、多锈斑、极薄、韧而易剥,剥离后自然卷拢。
塘栖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塘栖枇杷初冬开花,花极清香,每一花束由60-90朵小花组成,五月果熟。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
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就曾常常于超山赏梅之后,来到邻近的塘栖,欣赏那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林,并就此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桔(枇杷的别称)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
4. 江苏苏州洞庭枇杷(2.3万亩,7500吨,东山1.5万亩,西山0.8万亩)
据洞庭东山志记载,东山枇杷分为白沙和红沙两大类,有照种、青种、小白沙、早黄、白沙、葛家乌荸荠种、灰种、红毛照种、大种、鸡蛋白、细种、红毛白沙、和尚头、铜皮、土种白沙、鹰爪白沙、鸡蛋红、圆种红沙、红沙牛奶种、红沙铜鼓种、呆种、僵黄、撬叶白沙、撬叶照种、朝天种、鸭蛋种、俞乌红沙、糖罐头、小红沙、鹰爪红沙等29个品种!
苏州是我国枇杷的主要产区之一,宋代的《图经本草》(1061年)记谓:枇杷“今襄、汉、吴、蜀、闽、岭皆有之。”历经千百年的栽培选育,苏州白沙枇杷中的珍品“白玉”与“冠玉”已为现代枇杷中的著名品牌。
唐代诗人钱起(754-805年)诗《送陆贽擢第还苏州》提到了“思亲卢橘熟,带雨客帆轻。”
南宋时范成大在壬申年(1152年)27岁时,对在苏州手植十年的枇杷与柑橘写下了《两木》诗,其詠《枇杷》曰:“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管。一株独长成,苍然齐屋山。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洞庭东山的枇杷在明代前未见考证资料,明·王世懋的《学圃杂疏》(1587年)始有记载,谓:“枇杷出东洞庭者大,自种者小,然都有风味,独核者佳,盖他果须接乃生,独此果直种之亦能生也。”
中科院南京植物园在20世纪50年代,对苏州洞庭山果树的调查中,提供了苏州枇杷品种的近代选育史料。谓:苏州白沙枇杷的记载,始见于1691年的康熙版《苏州府志》。在1748年乾隆版《苏州府志》中,记录了洞庭东山有“金罐、银罐白沙之称,肉厚味甜,皆佳品也。”
白沙原是东山产枇杷的一个自然村的名称,位于东山后山之麓的太湖边,因明代前曾盛产枇杷而著名。白沙枇杷包括照种、青种、早黄白沙、荸荠种、细种、鸡蛋白等10余个优良品种。
照种是1827年清道光年间,杨湾农民贺照山在白沙枇杷中偶然发现,加以培育而成,为纪念贺照山,当地农民命名为“照种”,因品质优异,在20世纪80年代栽培数量占东山枇杷80%以上。
青种,约是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西山农民王成才家的实生苗,变异所得。因果实初熟时果蒂部仍呈青色而得名,后由谢姓农民,采取接穗,嫁接繁殖推扩,以后近百年,成为西山枇杷的主栽品种。
葛家坞荸荠种,是1887年由西山葛家坞农民葛文麟,在一株10年生,实生枇杷上采获的果实,在出售时,经老农王万山发现,并于1897年繁育推广, 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原树在1934年枯亡。
洞庭东山白沙枇杷的“白玉”,“冠玉”是全国枇杷中的著名品牌,具有耐瘠、耐寒,果皮薄,果肉清白而厚,含糖量高等优点。“白玉”枇杷早熟,在1910年前后,由东山槎湾乡藏船坞农民湯永顺在实生苗中选得,原树在1956年产果100斤左右。1957年达到结果树龄的有10株,南京中山植物园当时命名为“早黄白沙”,并开始嫁接扩繁。1977依据其果肉洁白如玉的特点,经評定后,定名为“白玉”。
“冠玉”枇杷是1983年,由太湖常绿果树所的章鹤寿,从东山繁荣十三队农民的白沙枇杷直生树中选出,其优良单株编号为“繁13”,果实晚熟,果形大于白玉,单果平均重50g,最重可达70g。1995年经省评为优良品种,定名为“冠玉”。“白玉”与“冠玉”这二个品种,是苏州枇杷的当家品种,也是当前主要全国推广的枇杷优良品种。
其它枇杷产区重庆大足枇杷(10万亩)浙江台州(6万亩)四川米易 (3万亩)广东始兴县(5万亩)贵州荔波县(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