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以下是围棋入门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一)基本规则初学围棋的人必须要先了解以下几条有关围棋下法的基本规则:
围棋通常由两个人进行对局,对局时一方执黑棋,另一方执白棋。
围棋应从空棋盘开始对局。在现代围棋对局中,执黑棋的一方应先下子,执白棋的一方随后下子。
围棋对局时,双方应该轮流在棋盘上下子,每方每次只能在棋盘上下一个子。棋子下在棋盘上之后就再也不能移动,直至终局。
对局双方可自由地在棋盘上下子,并根据己方的意愿相互围地,直至终局。
终局计算胜负时,围得地多者胜。
围棋的棋具:棋子:棋子分为黑棋和白棋,黑子181个,白子180个。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韩国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所产的“云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迄今已有五百馀年的历史。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贝壳、玛瑙等。对弈时双方每人使用一种颜色。每一个棋子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大小之分。
棋盘:围棋盘由19条横线19条竖线组成,共361个交叉点,最外边的线称为边线。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划了九个点,术语称做“星”,中央的星点又称为“天元”。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现今的棋盘则有19×19、13×13、9×9,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正式比赛所用棋盘为19×19,其他作为教学和练习辅助。
行棋规则:1.棋子要下在棋盘的边线之内(看19×19棋盘图),边线之外的棋子无效。
2.棋盘是由横线和竖线组成的,横竖相交的地方叫做交叉点,棋子只能落在交叉点上。
3.拿黑子的一方先行,双方交替落子。任何一方不可以连续下两手,否则判负。棋子有特殊的拿法,如下图:
4.每一个棋子落在棋盘上之后,都不可以移动,叫做“落子无悔”。除非“气尽”被提掉。凡是移动棋子或毁坏棋形,可以按照规则惩罚。
(二)气和吃子围棋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气”,“气”是围棋棋盘上每一枚棋子的生命。无论是哪一方的棋子,一旦没有了“气”,就将处于死亡状态,就要立即被对方从棋盘上移出。
“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图中角上的一子与它紧紧相连的有两个交叉点,所以它有两气。边上的一子,与它紧紧相邻的有三个空交叉点,所以它有三气,中腹的一子,与它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有四个,所以它有四气。棋盘上单独一个棋子的气数不可能超过四气,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棋子则不同了。
角上的二子,有三气,边上的两子有四气,中腹的两子有六气。可以看出,棋子的气数要受棋子在棋盘位置的影响。位于中腹的棋子气数较多,边上和角上的棋子气数相对减少。由于“气”是棋子赖以生存的条件。所以,气数少的棋子在将来双方交战中一旦受到包围,则容易处于被动。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如下图。
黑三角叫做提子提子之后从棋盘上拿掉。
(三)吃子的基本技巧相对于“吃子”而言,逃跑的一方想要摆脱棋子被吃的命运,就要容易得多。所以,要想在围棋对局中成功地完成“吃子”,发动进攻作战的一方,就必须掌握一些在局部战斗中“吃子”的基本技巧。
1、抱吃:把对方的棋子往自己棋子多的地方赶,像怀抱一样把对方的子全起来,叫做抱吃。
2、门吃:找到对方的断点,像门一样把对方的棋关在里面,叫做门吃。
3、征子:从两边连续打吃,使对方只剩一口气,直到最后把对方都吃掉的着法叫做“征子”,俗称“扭羊头”。
征子练习:黑先4、双吃:如果征子失败,征子的一方就会出现很多断点。当一个子落在棋盘上,使对方的两个子或两部分子同时都被打吃,就叫做双吃。
5、枷吃:在围棋术语中又名“方吃”,二者皆喻其手法可有效地于方阵之中围困住对方的棋子,使其无法逃脱。有趣之处是,在“征吃”手段不能奏效时,“枷吃”的手段往往会马到成功。
如图下:这是实战中经常出现的三种“枷吃”手段。
6、扑吃:“扑吃”也是围棋对局中经常会出现的吃子手段。“扑”是一个专用的围棋术语,意为扑入对方口中送吃,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意。“扑吃”手段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围棋规则中,“双方假如同时气尽,则由主动造成这一状态的一方提取对方气尽之子”这条规定。
今天先讲到这里,感谢棋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