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棒球的知识
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球棒击球进行攻守对抗的竞技项目。棒球最早起源于15世纪,即当时流行于英国的板桨球。后来传到美国。你知道关于棒球的一些小知识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
它动静结合,分工明确。
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
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必须主动配合,相互服务,必要时为顾全大局,个人要甘于牺牲自我。
蔚蓝的天空下,茵茵的绿草,放下工作中的负担,把自己交给你的团队,你身边的队友就是你平时的同事,在充满趣味性的棒球比赛中,你更能体会到信任,包容与鼓励的重要性,在棒球中每个人都有作为一个掌控者的机会,并且要有自身的定位和你对大局的判断。
在火热的竞技对抗中,全身心的投入,在你尽情奔跑的时候,在你激励队员的时候,在你和大家一起讨论战术的时候,其实,你们正在创造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奇迹。
古学家在建造于公元前2000年班尼哈山(Beni Hasan)的墓 穴中发现有女子球类游戏的画像。
因此,最早的"棒"与"球"活动应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棒球运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及古印度的一些壁画遗迹上都有类似打棒球的图案。
近代棒球的起源据说是英国人移民至美国时引入的板球(cricket)游戏和波士顿地区常玩的跑圈子(rounders)游戏综合演变而成的运动。
在经历了数次演变及许多不同的称呼之后,直到公元1839年,在美国纽约州柯柏斯镇(Coopers town,现今棒球名人堂的所在地)的戴伯特(Abner Doubleday)修订了原先的游戏规则,同时将这项运动定名为〝Baseball〞,并开始推行,而成为美国最风行运动之一。
184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卡特来特(Alexander Joy Cartwright)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
规定的场地图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
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仍继续使用,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
1839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镇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
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
1871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
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
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赛"。
此后,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
1873年棒球由美国传入日本。
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
1937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多个增至113个。
1978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棒球联合会于1994年将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中国棒球协会于1981年3月加入国际棒球联合会,1985年加入亚洲棒球联合会。
[1]棒球运动在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
"欧洲业余棒球联合会"的成员有意大利等11国。
根据该联合会1978年的统计,参加棒球比赛的运动员约5万人,球场326个,并举办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活动。
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国和日本。
此外台湾地区、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也极为风行。
棒球项目1992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棒球项目在2012年退出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拓展阅读
棒球简易规则
循序渐进的棒球简介:
1. 理解棒球主要是两个核心概念:得分(run)和出局(out)。对于进攻方来说,目标就是在对方造成三个出局之前,尽可能多地让本方队员依次攻占一二三垒,最后安全地送回本垒,从而得到分数。对于防守方来说,每导致三名进攻队员出局就可以终结对方的半局,让攻防关系逆转。每支球队各进攻九个半局,游戏结束,谁得到的分数多谁就获胜。
2. 双方球员。防守方上九个人,一个投手负责投球,一个捕手负责接住投手的球,这俩人是固定的,另外七位野手理论上没有限制,爱怎么摆就怎么摆。不过棒球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阵型——四位内野手加三位外野手。
进攻方在开始时只上一名击球员(打者),如果他安全上垒则转化为跑垒员(跑者),考虑到一共有本垒加三个垒包,进攻方在场上最多有四名队员。
3. 好球(strike)和坏球(ball)。棒球比赛的基本环节是“投打对决”,也就是投手投出一个球,击球员决定是否挥棒打击。
这里先补充一个概念叫“好球带(strike zone)”。
好球带是一个虚拟的长方形,类似一个窗口。纵向的上下限分别是击球员上半身的中心位置和膝盖下沿,横向的两侧边界是本垒板的两侧。
最简单的情况,投手投出三个好球,则击球员出局,称为三振(strike out),投手投出四个坏球,则击球员保送上一垒(base on balls,也叫walk)。如果投手投出的球直接命中击球员的身体,称为触身球(hit by pitch),也是保送上一垒。
那么好球和坏球如何定义?
好球的情况
1. 球的飞行轨迹穿过好球带窗口,但击球员没有挥棒。
2. 任何情况下击球员挥棒落空,没打到球。
3. 击球员挥棒击中球,但球在边线外(以本垒为中心,夹角90度的扇形为界内,可以无限延伸)落地(这种称为“界外球”,英文foul),且此时的好球数小于两个。
坏球的情况
1. 球的飞行轨迹没有穿过好球带窗口,且击球员没有挥棒。
不计入好球或坏球
1. 击球员挥棒击中球,但球在边线外落地,且此时的好球数已经是两个。
4. 非界外球的打击结果。对于一次投打对决的结果,上一条没有包括以下可能性:击球员挥棒,击出的球凌空直接被野手接到,或者在界内落地。
如果直接凌空接到,无论球原本将在任何位置落地,击球员出局,一般称为接杀(fly out)。
如果球在界内落地,则击球员转为跑垒员,可以开始攻占垒包。
5. 垒包攻防战。在四坏球或者触身球保送的情况下,本垒的跑垒员可以安全地推进到一垒,而且此时一垒如果有人,一类的跑垒员可以安全地推进到二垒,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如果三个垒包都已经被攻占,也就是“满垒(bases loaded)”,保送会直接导致三垒的跑垒员被推回本垒,得到一分。
另一种安全推进的情况,就是击球员打出去的'球在界内落地,但是第一落点在场地的围墙之外。这就是全垒打(也叫本垒打,home run)。
全垒打发生的时候,所有跑垒员都可以安全回到本垒得分。
为什么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了。
除了三振和接杀,防守方还有两种主要的导致出局的手段。
第一种叫封杀(force out)。解释这个需要理解“强制进垒”。当击球员打出一个界内落地的活球时,他不能停留在本垒,只能冲向一垒。同时棒球规则不允许同一个垒包上停留两个跑垒员,所以假设此时一垒有人,一垒的跑垒员也必须冲向二垒,以此类推。这种“别无选择只能前进”的状态称为“强制进垒”。
对于强制进垒的跑垒员,如果防守方的野手在持有球的时候,先于跑垒员接触到下一个垒包,则跑垒员出局。
第二种叫触杀(tag out)。如果跑垒员没有接触到任何一个垒包,那么野手只要持有活球且去触碰到跑垒员,则跑垒员出局。
所有的跑垒员要在避免被封杀或者触杀的情况下一个垒包一个垒包地前进,最后攻回本垒。
当然了,以上的规则都还有一些细微的部分没有讲到,比如两好球下牺牲触击打出界外球算三振、擦棒被捕算三振、第三个好球捕逸击球员可以试图上一垒、界内围墙内落地再弹到全垒打墙外算场地规则二类安打等等。不过初学者可以先不管这些细节,记住“出局/得分”、“好球/坏球”以及四种主要的出局方式(三振、接杀、封杀、触杀)就可以了,看比赛碰到特殊情况解说员或者身边的老司机会给解释的。
Bonus Track
介绍完规则,再介绍一些攻防两端的基本思路。
进攻方
1. 投手的投球质量会随着投球总数量的上升而下降,所以最好不要贸然出棒导致挥棒落空,而是要耐心等待四坏球保送,至不济也要多消耗投手的用球数。
2. 两好球后,对于似好似坏的球可以采取破坏性出棒,只擦到一点球皮,使球变向在界外落地,既不算好球也不算坏球,一方面是消耗投手体力,一方面也要迫使投手投出更加好坏分明的球。
3. 滚地球很容易被内野手拦截传一垒导致封杀,乃至双杀和三杀,所以最好是打出深远的飞球。
4. 一垒有人时,是两个人强迫进垒的局面,如果打出滚地球很容易双杀,所以如果一垒跑垒员腿脚麻利,可以努力试图盗上二垒解除双杀局面。
5. 如果比赛到了后半段仍然比分胶着,进攻方可以使用触击或者高飞牺牲打,用出局数换垒包推进效果。
防守方
1. 投手投球主要分三大类:快速球,依靠速度让对方跟不上;变化球,依靠飞行轨迹的变化导致对手误判;变速球,依靠飞行速度的突然变化破坏对方的出棒节奏。
2. 可以根据对手击球员的打击风格和当前的场上局面移动野手的站位,被称为“移防(shift)”’。
3. 投手可以把球投向各个垒包的野手来牵制那个垒包的跑垒员,让对方不敢提前离开垒包。
4. 如果被人上垒,尽量造成双杀局面。
5. 如果面对特别难缠的对手,直接投出四坏球送他上一垒(intentional walk),再试图处理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