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专业
分析篇
笔者通过2007年在江苏一些高校内的大学生咨询工作总结出:一名学生填写的高考志愿是需要不同的“天分”来作为基础的,
同时,这个选择至少会对他的未来有三个大的作用:
第一,现在选择的专业,在85%以上决定了你未来的工作方向,比如说,你选择的医学,学习药理病理、内科外科,
就要致力于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此时,你就不能学习计算机程序开发,也就不能以后到微软去工作——而同时,他所要求的学习特质也要是不骄不躁、心怀感恩。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大学生,他本身最突出的特质就是好奇心,却偏偏选择了药剂师这个专业,且不说他能否沉下心来修习药理知识,
即使勉强毕业了,哪家药厂会胆敢聘用这样的一颗“炸弹”呢——万一要是哪天配药的时候好奇心一上来……
第二,一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候,所选择的学校和所学专业认识的人,恐怕是这名学生未来20至30年经常合作的好伙伴。
我在与各位大学生做分享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观点:做一个学生会主席有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一个班长或者团支书吃得开。
因为在未来,大学生经常会有5年一聚、10年一聚等活动,而这样聚集的人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哪所学校哪一届学生会弄出5年一聚或10年一聚的;问题的核心是,在以后的聚会当中,
曾经的班长还是班长,曾经的团支书还是团支书——而这些,都是一个人未来发展过程中有限而稀缺的资源。
待到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就业了,职场中就很难找到凝聚力和亲和力这么高的人脉资源了,人脉的宽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什么样的人聚集在你身边,
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资源,而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资源和高效率利用资源的人。
第三,对考生来讲,他所选择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大学时代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决定了这一切: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拥有自主时间最多的时候,是一个人认识问题的深度逐渐深入的时候,是一个人形成自主意识的时候,是一个人修正自己能力最强的时候。
诚然,大学之前,大家都忙于高考,大学之后,大家又都忙于就业,只有大学时候,你想学习书法就参加书法协会,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就参加计算机联盟,
你想恋爱就可以花前月下,甚至于你想游戏都可以参加电子竞技俱乐部,更不要提及足球、篮球了,所有一切的根源,就是——你有时间;
也正因为你有时间,此前你被书本和作业压得昏天黑地透不过气,所以直到现在你才可以真正去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各种观念的交织,最终会让你有一个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准则。
而这些,受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影响非常大,一个从不吃辣的学生到了四川或者重庆,四年下来也肯定成了高手;在杭州读书的人可能会安逸一点,
在深圳读书的人可能就会75度身体前倾地疾行……不同的地区,赋予不同人群特殊世界的忙碌和繁华。
有趣的是,一则高考专题最新调查表明(作者注:本调查数据来自互联网):
1. 高考填报志愿时,和父母商量的人最多,占56.7%,其次与老师商量占20%;15%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潜能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
由于在报考志愿时缺乏对自身特点的客观认识及科学的指导,我们已经看到,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厌学,
甚至有退学的;也有一部分学非所用,毕业后改行了,有的不能改专业,四年学的很不开心;有的重新选其他专业继续学习,对自己造成很大浪费。
因此高考报志愿时,最好到专业的潜能测试机构了解自己的潜能,听一些职业规划专业人士的建议,从而科学地填报志愿。
2. 高考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临场发挥和学习方法得当,基础好,分别占59.9%、55.8%、48.4%。
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高考生,往往对未来有信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有更深的了解和把握,所以高中生应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 高中生考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8.7%人是为了将来更好就业,有23.4%的人是为了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有16.9%的人是为了获得文凭,有5.5%的人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上谋求发展。
而市场经济鼓励人们把自己的目标与现实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目标实现。
只有当目标与现实紧密结合时,才能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
种种现象表明,绝大多数高中生不能自己明确未来,他们对家长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因此,这部分工作,如果要做好家长必须亲力亲为。
观念篇
生涯必须要规划,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绝对是新名词。
简单来讲,一个完整的高中生规划应该包括以下五块内容:
第一,认识自己
学生首先需要进行个性和兴趣的测评,综合个人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的描述结果,将个人的潜能和优势分析出来,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专业选择与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二,认识专业
学生要以各种方式了解专业方面的信息,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相近专业、本专业的院校排名等。
认识专业可以根据测评结果推荐专业,也可以从大的类群逐步细化,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还可以通过查询感兴趣的专业,搜索出这个专业的.相关资料。
第三,认识学校
以各种方式了解学校的信息,包括这个学校在本地区的招生分数、这个学校在本地区各个专业的招生分数以及学校的基本信息,如属性、简介、院系设置、专业设置等等。
第四,认识职业
查询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职业的详细信息,如直属上下级、合作部门、职业概述、工作内容、入行条件、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培训以及认证、职业前景与知名公司、薪酬待遇、相关的职业、榜样人物等。
第五,行动计划
据自己最后探索出的学校、专业、职业,自己做出最后的决策,到底高考应该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专业选择三大误区
第一,缺乏了解。
不仅对自己不了解,还有对专业不了解,从专业名称表面去理解其涵义,觉得自己很喜欢,而真正进入大学攻读之后却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
笔者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曾问过一名学生:你什么专业?答:自动化;问:你了解自动化吗?答:不了解;问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答:字数少,笔画简单,
抄写容易(当时填写志愿的时候要写7张相同的表格,估计这哥们实在是不想写字了!)……试想,大学刚刚接触专业就了无兴趣,如何能够把它学好?又如何能喜欢与之相关的工作?如何能够在未来把工作做好?
第二, 惟命是从。
盲目听从家长的安排,很多家长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未来,老爸说做医生好,医生铁饭碗;老妈说做教师好,有寒暑长假;七大姑说就在家旁边选学校吧,
离家近,方便照顾;八大姨说……人是好人,心是好心,但往往好心好意的把孩子“好心安排”到孩子压根就没有兴趣的专业上。
笔者在填报志愿时候,曾问过自己的姑父(在当地农村的文化部门打杂过)要怎么填报志愿,“那还用说?就通辽畜牧学院了!以后谁家猪马牛有毛病你就有钱赚了!”
“我想去江苏那边读书……”“江苏?那是哪里?……”
第三, 跟风现象。
在高考填专业中,盲目跟风的现象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哪个专业吃香,报考的人数就绝对的挤门槛。
类似于非典时期热销的醋和H1N1流行时期的大蒜,居然能达到50元一斤,后来知道,那都是温州人的生意经!不管选择什么专业,都应该考虑适不适合自己,
四年大学读完后的市场前景会怎样?单就前几年非常火的财务专业,现在已是趋于平静,但就业市场上仍是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