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时期

时间:2023-04-18 01:08:11编辑:coo君

三皇五帝历史轮廓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历史轮廓吧!

第一部分

我们中国人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三皇五帝夏商周”。

按照司马迁《史记》记载,中国的历史开始于夏代之前的五帝时期,中国人也一直相信其真实性。

但是,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侵略,欧洲中心论甚嚣尘上,二十世纪初年,以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学派,质疑三皇五帝的存在,认为有关记载不可信,乃至质疑夏朝的存在,甚至认为西周之前的文献记载不可信,春秋之后的记载才可信。

中国史学瞬间崩塌,一下子迷茫了,到底怎么办?如果这些文献都不可信,我们靠什么来研究历史呢?

也是机缘巧合,本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发现其所记载商王的世系和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世系基本是一致的,这样,证实了《史记·殷本纪》记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于是,大家意识到司马迁《史记》的《夏本纪》和《五帝本纪》也可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1928年,随着殷墟的发掘,又发现了商代的宫殿、王墓和大量甲骨文等,证实了商代晚期的历史是可信史。

于是,大家意识到,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需要借助于田野考古学。

当然,记载五帝时期和夏朝的文献史料不只是《史记》,还有更早的《尚书》《左传》《竹书纪年》《国语》《逸周书》等,这些古文献不但记载着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帝王事,还有炎帝、昌意、皋陶等;不但有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与和尧舜禹征三苗,还有治洪水、开良田、种粟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不但记载有比如禅让制等政治制度,还记载有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等等。

在文献中,还记载有几大集团势力或王国:黄帝、炎帝、蚩尤、三苗等。

可见,古籍资料记载详尽丰富。

为了证明或考证文献记载的真实性,经过考古学家近100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史前遗址,并且按照地域、年代、特点,分门别类,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比如中原仰韶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以及龙山时期文化等等。

还发现了大量的史前古城群,比如江汉平原古城群、鲁苏浙古城群、中原古城群、成都平原古城群、陕晋蒙古城群等,尤其是发现一些史前巨城,比如良渚古城、石峁古城、陶寺古城、石家河古城、宝墩古城。

还发现一些疑似黄帝都城、尧都、禹都、启都等史前古城,比如石峁古城、陶寺古城、王城岗古城、古城寨古城、新砦古城、瓦店古城、二里头遗址等。

面对这么多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怎么分析整理?于是,有一些学者、机构开始思考整理这些资料,尤其是国家层面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对于中华文明起源,也即“最早的中国”,韩建业先生试图从考古学文化、古史传说、人地关系等角度全面考察“早期中国”的形成过程,并认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要追溯到“庙底沟时代”。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陶寺考古队队长何驽先生则认为陶寺才是“最早的中国”。

李零先生强调“中国”不但有“中”而且要有“国”,按此标准,陶寺或许更近事实。

但许宏先生反驳说“大都无城”,并写有专著《大都无城》。

郭静云在《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提出“青铜文明发源于南方而后北渐的'江河中原说'”。

乃至学术界有人认为夏朝考古已经走入的死胡同,要转变思路。

许宏先生认为,“夏商周考古,从其定名看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注重'以复原王统历史为目的的研究',或者可以说是'王统的考古学'。

下一步,应该超越传统的思维,以考古学为本位,构建可与全球文明史研究接轨的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话语体系”。

我认为,从“王统的考古学”“超越”到“田野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倒退!那么多文献资料熟视无睹,那么多考古学资料的内在历史逻辑不去琢磨,那么丰富世界帝国史不去研究,弃中华五千年连续不曾中断的文明优势于不顾,沦落为与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蛮荒”为伍,何其荒谬?!老祖宗泉下有知都要跳出来指斥于我等后人无能也!

此外,我认为,这些讨论,“中国”二字似乎都受限于何尊的“宅兹中国”的“中国”,以今天的眼光看,其格局未免小气,而且思路受其牵绊。

更主要的是,这样就看不到历史的本质,看不到文明的本质,甚至看不到人类的本质。

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资料,它们之间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如何组织这些资料?用什么样的逻辑来组织这些资料?俗话说“天行有常”,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会重复,只要找出历史规律,就能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

那么,如何去寻找历史规律呢?从世界历史找,从世界帝国发展史去找规律。

第二部分

对于史前文献记载,应以先秦文献和《史记》为主,对于司马迁之后的文献,要慎重对待,不要看说什么,而要看根据什么。

另外,文献记载不可能全部都记载准确,对记载所指的内容进行解读也不一定准确。

所以,应该先通读,通读之后,总体把握,理出大略,理出一个大的时空轮廓,不要过分纠缠于文献细节,当然,影响大的时空轮廓的细节除外。

比如黄帝、炎帝来自哪里,这是会影响大的历史轮廓的细节,必须搞清楚。

比如颛顼哪里人,则不必过于在意文献记载,不要过于纠缠。

然后,根据这种时空轮廓去世界历史中寻找规律、参照,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历史会重复;之后根据历史参照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已知的近古、中古历史去反推未知的上古、远古历史,并对其作出修正形成一个新的历史轮廓。

最后,根据这个新的时空轮廓,去研究考古资料,看看考古资料是否印证之,或者考古资料确定可以明确否定之。

多次循环印证修正,就能得出一个接近史实的历史轮廓。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时期版图有多大呢?“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东至沿海,西至甘肃东部,南至洞庭湖,北至草原。

如果我们以虔诚的态度对待文献资料,那么,根据这段记载,一个史前统一的超级大帝国即“五帝帝国”已然跃然纸上。

那么,这个史前超级大帝国从哪里出发、怎么征服中华大地的呢?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证,“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来自陕西渭河流域的宝鸡地区,黄帝和炎帝在地理上相近;《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即今延安北部子长县;《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肤施县“有黄帝祠四所”,肤施即今陕西榆林。

周人源自陕西,这是无异议的,其自述系黄帝后裔,可见黄帝在陕西具有崇高的地位。

总之,炎帝和黄帝在今陕西境内当无异议。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黄帝部落原来处于神农氏统治之下,而且还受到另一股势力即蚩尤的威胁;到了炎帝时期,神农氏势衰,黄帝乘势而起,在阪泉打败炎帝,取而代之,之后在涿鹿打败、斩杀蚩尤,鼎定天下。

蚩尤就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位于东部。

但是,阪泉和涿鹿在哪里?

根据文献,颛顼继续打击蚩尤残余势力,尧舜禹时期征伐三苗,三苗指的是南方某地区,这里不作具体所指。

到此,帝国扩张基本完成。

文献记载显示,五帝时期帝王实行禅让制,夏启终结推举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后,内部离心离德,发生内战,比如伯益和有扈氏的反抗,“益干启位,启杀之”和“恭行天之罚”、“剿绝其命”等。

之后,夏朝初期的版图并不大,只有河南及其周边,远不及五帝时期,提示帝国业已瓦解?

第三部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会重复。

综合研究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帝国史发现,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大帝国,帝国历史也比较清楚: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都是从原始公社后期突然爆发而崛起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经历穆圣和四大哈里发而建立,蒙古帝国经历成吉思汗至蒙哥而建立;在这一时期,这两个帝国的首脑均实行推举制,并且都是因为终结推举制、实行世袭制而瓦解的;帝国瓦解后阿拉伯帝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蒙古帝国则建立忽必烈之元朝,版图均不能全部囊括;穆圣和成吉思汗均享有崇高的地位;阿拉伯帝国从穆圣统一沙特半岛之后的向外扩张算起到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死亡历经29年,蒙古帝国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的扩张算起到忽必烈终结推举制历经54年。

对比研究发现,五帝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五帝”时期相当于阿拉伯帝国的穆圣和四大哈里发时期,相当于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至蒙哥时期;黄帝相当于阿拉伯帝国的穆圣和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五帝”帝国也和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一样,都是因为终结推举制、实行世袭制而瓦解的;夏启之夏朝相当于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忽必烈之元朝;五帝帝国从黄帝扩张开始到夏启实行世袭制历经200多年(下文说明五帝帝国上限的根据),比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的长很多,这一点倒跟古罗马帝国更像。

对于古罗马帝国发展史,比较复杂一点。

古罗马帝国也是从原始公社后期崛起的,也经历了推举制到世袭制的转变,从统一意大利半岛中南部之后的扩张算起到奥古斯都实行世袭制,历经200多年,唯一不同之处是帝国并没有瓦解,这也许是历史吸引人之处,永远都是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至于为什么古罗马和五帝帝国从推举制到世袭制经历时间更长,可能的原因是,在远古时代,私有制、血缘继承制发展并不充分,或原始公社军事民主制传统还很强大,世袭制传统不浓厚或受到较大的遏制,所以实行推举制的时间较长。

因此,我认为,五帝帝国的帝王不止五位,估计有十位左右,否则,从2300BC到2070BC有200多年,显然无论五帝如何长寿也排不满,可能五帝的功劳比较大的,尤其是黄帝。

这都有待于考古学来考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夏朝之前,处于原始公社后期的黄帝先在阪泉打败炎帝,统一陕西,接着,继续进攻蚩尤,并在涿鹿与蚩尤决战,蚩尤战败被杀。

之后颛顼被推举为继承者,继续打击蚩尤残余势力。

尧舜禹时期,征伐南方的三苗势力。

大禹死后,夏启终结推举制、实行世袭制,帝国随即瓦解,但夏启之夏朝作为承袭帝国之正统而进入了历史的记忆。

让我们想一想,对一个民族来说,什么样的丰功伟绩能被其后裔永世颂扬、缅怀、铭记?

上一篇:人才缺口

下一篇: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