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建立

时间:2023-04-28 17:31:22编辑:coo君

唐朝的建立常识大全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暴虐无道,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

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朝初年的政策:

1.政权机构的建设:改革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监察机构;在地方上设置监察机构。

2.法律的颁布:制订《唐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为了恢复社会经济,也对地主“占田过限”、“倒卖公田”、“在官侵夺私田”的进行处罚。

3.经济上:采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恢复经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度。

招募到的府兵本身免除租役,但是要自备行装、戎具、军粮。

府兵只在冬季训练,除外出执行任务外,府兵不脱离自己的`生产和土地;战争时混合编队,临时任命将领统帅,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5.教育上:开设官学和私学,发展科举制。

6.修订《氏族志》。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它的内容是: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若国家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代役,这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

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若出现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全免。

官僚贵族享有面租庸调的特权。

纳庸代役的制度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加强中央权力

唐朝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

1.在中央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设立政事堂,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加强检查机构,设立御史台作为唐朝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

2.在地方,唐太宗合并郡县,并把全国分为10道,道是监察机构,皇帝经常派巡察、按察使等官员对地方官吏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修订《氏族志》,削弱山东士族,加强皇权。

《氏族志》:

唐初,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势力仍旧根深蒂固。

为了抬高皇权的地位,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刊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被降为了三等,共收录二百九十三个姓,一千五百六十一家,分为九等,颁布天下。

《氏族志》的修订以削弱山东士族为目的,对新兴的庶族地主有理,对加强皇权有利。

女皇武则天

武周革命:

指武则天代唐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政权一事。

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次年,武则天废中宗,另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是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

690年,武则天再废睿宗,宣布改唐为周,自称皇帝,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

武则天是历史上仅有的一名女皇帝。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

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上一篇:社区证明

下一篇:工作学习计划